欢迎来到中国基础教育外语测评研究基金!
教学设计:基于诊断测评的识别语篇体例特征教学课例——以外研社《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5 The Secret Language of Plants 为例
授课教师:廖怡 年级: 高三 技能: 写作 教学材料:《英语》(新标准)高中修订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Unit 5 The Secret Language of Plants 发布时间:2023.06.28

一、基于学情诊断结果的学情分析

(一)深入分析优诊学诊断报告,聚焦问题

前期通过优诊学高中生英语能力诊断系统对师大附中高20204班的同学进行了英语能力水平测试,学生弱项主要集中在语言知识运用(词汇)以及写作板块,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学生在社会、文学相关词汇,日常活动相关词汇,词形转换以及短语及固定搭配四项微技能上表现良好,平均分均在合格区间。但是学校生活、自然科技相关词汇微技能较差,平均分为66分,30%左右的同学在此两项微技能上存在较大问题(如图1所示)。

1


1 词汇微技能平均分及人数分布

在写作板块,学生的表现不如人意,除拼写与标点和词汇运用两项微技能外,其他几项微技能都是学生亟需提升的内容。在此情况下,选择其中较好提升的微技能,以此带动其他写作微技能的提升应为上上之选。同时,根据优诊学报告划分,其中识别语篇衔接连贯,识别语篇体例特征为间接写作微技能,可以通过阅读带动提升(如图2所示)。

2


2 写作微技能平均分及人数分布

而优诊学诊断结果显示,本班学生阅读能力较好(如图3所示)。因此,通过阅读带动写作间接微技能的设想能够实现。

3


3 阅读微技能平均分及人数分布

(二)学生能力情况分析

基于对优诊学诊断报告的深入分析,通过日常课堂学习观察,作业中识别语篇体例特征问题回答以及问卷调查,对学生能力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基于对英语各类文章体例特征掌握程度不同,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类并制定不同学习方式:

1. 对于未对英语文章主要类型的体例特征进行系统学习的学生,主要采取逐个击破的方式,设计系列课程进行系统授课学习。

2. 对于系统学习了英语文章主要类型的体例特征,但无法清晰将其区分开来的学生,主要采取群文辨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不同文章体例特征。

基于此,可以确定本课的设计方向:本课例主要通过选择自然相关说明文语篇,集中解决自然相关词汇以及识别语篇体例特征两项微技能的提升问题。从结构和语言赏析两大项,文章结构、说明方法以及词汇、句型、修辞手法五小项对说明文的体例特征进行梳理,以达到本课例目标(如图4所示)。

4


4 本课例设计梗概

二、体现诊断测评结果的语篇研读

(一)文本本身内容和意义的深入分析

1. 单元分析

《揭秘自然》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2019普通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涉及的主题语境内容是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揭秘自然。本单元通过对生物的相关知识,例如物种多样性、进化论、植物语言奥秘等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深思,从而学会探索自然和敬畏自然。同时,达尔文故事的介绍也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险、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科学家精神。

2. 文本内容分析

1)主题语境:人与自然——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

2)语篇类型:说明文

3)文本分析:

本课内容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中的宇宙探索——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有关。本课呈现了本单元的第二个主要阅读语篇,文章围绕自然界植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展开论述,属于说明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用词准确,从植物交流的三种方式展开论述,从而引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思考。通过完成本课阅读任务,学生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文章结构和体例特征,从结构和语言赏析两大项,文章结构、说明方法以及词汇、句型、修辞手法五小项对说明文的体例特征进行梳理,以达到本课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揭秘自然、敬畏自然的思考。同时,本课课中环节的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分别从口头产出和书面产出的层面巩固和应用本课所学。

3. 作者意图和价值导向

第一,培养学生对文本结构的分析,抓取说明文篇章结构,为后续的写作做好准备;

第二,让学生了解自然界植物的交流方式,解密大自然的神奇;

第三,引导学生对同一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 语言分析

1)词汇知识:本课重点词汇主要涉及自然知识,植物行为等方面,如:warningattackrelease chemicals

2)语法知识:本课文章以一般现在时为主要时态,其中句式主要涉及各种定语从句以及状语从句。学生从语境中提取句型,在自己的表达中模仿和使用,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表达。

3)语篇知识:本课是说明文的书面语篇,大致由三部分组成:介绍,支撑段落和结论。支撑段落主要列举了植物交流三种的方式。全文结构完整明确,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安排妥当,能够很好地给学生呈现自然界中植物交流的方式方法。

4)语用知识:本课通过对自然界植物交流方式的学习,突出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同时,本文从文体结构和语言赏析两个层面对文章进行分析,层层推进,论述此篇说明文的体例特征,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说明文的体例特征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课中环节的小组讨论(说明文分析)和课后作业(说明文写作)的布置,将所学运用于实际,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课堂所学。

(二)分析文本与诊断测评结果弱项之间的关联

本课内容以及课程设计与诊断测评结果弱项之间密切相关,能够实现对弱项进行训练和补足的目的,具体如下:

连接一:“本文文章内容”与“词汇微技能之自然相关词汇储备”的连接

本单元《揭秘自然》以及本课文章《植物的秘密语言》,不管是从大单元整体来看还是从本课内容来看,都能够给学生提供大量自然相关词汇以及表达,增加学生自然相关词汇以及表达的储备,从而促进其在此项微技能上的发展进步。

连接二:“本文文章结构”与“识别文章体例特征之结构分析”的连接

本文是典型的说明文文体,结构清晰,逻辑缜密,主要可以分为“introduction, body/supporting paragraphs, conclusion”三个板块。同时,文章的主体/支撑段落中使用的举例子和作类比的说明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联系语文知识,梳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从而丰富文章结构以及熟练掌握说明方法。从文章结构和说明方法两项来说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说明文结构,获取说明方法,以便学生在后续的写作中进行使用。

连接三:“本文文章内容”与“识别文章体例特征之语言分析”的连接

说明文文章的语言有其特殊之处,本课从词汇、句型以及修辞手法三个小项对《植物的秘密语言》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力求从此三小项梳理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从而帮助学生识别说明文语篇体例特征。

三、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活动形式

教学方法

和策略

设计意图

活动层次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习目标引领本课学习

读前学习目标初了解

教授法

1. 目标引领驱动学习行为

2. 指向后续教学评一体化的前置环节

指向后续评价的前置活动

带领学生朗读本课学习目标,为后面对应的教学评一体化做出指向

引入课堂话 题,激活已知

读前引入课堂,激发思考:

I: 播放话题相关视频(植物的猎杀)

Q: 在此视频中,植物可以做什么?

情景化教学

1. 由自然界的真实视频引入本课,自然灵活

2. 激发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背景

阅读前的课堂引入活动

已有知识顺利激活

引入课堂话题,激活已知

读前引入课堂,激发思考:

Q1: 根据大家已有的知识,植物还可以做什么?请举例说明

Q2: 植物如何进行交流?

讨论法

1. 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分享,给予学生参与感和成就感

2. 激活生物知识,实现学科联动

3. 从植物的行为缩小至植物的交流,引入本课阅读

阅读前的课堂引入活动

1. 已有知识顺利激活

2. 顺利引入文章学习

1. 学习自然相关词汇以及表达

2. 说明文体例特征学习:文章结构

识别语篇体例特征之结构分析

读中文本结构分析:

I1: 请同学们阅读本文3-5段,找出植物交流的方式

Q1: 根据具体内容,3-5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

I2: 定位到文章1-2段,找出主题句

Q2: 定位到文章第6段,人类可以跟植物进行交流吗?

Q3: 每部分的作用可以总结概括为什么?

Q4: 基于阅读和分析,本文的文体是什么?

学法指导:感知说明文体例特征之结构特征,抓取结构

1. 问题链

2. 归纳法

1.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结构,总结每部分主旨大意并进行总结概括

2. 为本课下一阶段深入分析做好准备

3. 为本单元说明文写作课提供素材

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完成说明

文体例特征之说明文结构的获取

1. 文本细节阅读挖掘,细节提取能力的培养

2. 说明文的各种说明方法的梳理和掌握

读中本文细节深入:

I1: 请大家再次阅读文本,挖掘细节,完成表格

I2: 注意三个例子的使用,可以丰富说明文结构

Q1: “WWW”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Q2: “WWW”跟人类社会中的什么很类似?

Q3: 此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I3: 结合语文知识,梳理总结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学法指导

1. 说明文结构的再梳理与深入

2. 说明方法的梳理和总结

1. 问题链

2. 归纳法

3. 思维结构化

4. 最近发展区理念运用

1. 挖掘文本细节,培养学生阅读微技能,总结归纳学习能力

2. 说明文体例特征学习之结构的丰富

3. 联系语文知识,实现学科联动

4. 说明文体例特征学习之说明方法的掌握

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1. 完成表格的填写

2. 结合语文知识,清晰梳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3. 学生参与积极,达到预期目标效果

说明文体例特征学习之语言分析(词汇方面):

用词有说服力、客观性、逻辑性

读中体例特征之语言分析(词汇方面):

I: 请大家赏析以下从文中节选的词,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Q: 它们起到什么作用?

学法指导

说明文体例特征之语言分析:用词的说服性、客观性、逻辑性

1. 问题链

2. 归纳法

说明文体例特征学习之语言特征 (词汇方面)

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对学生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达到预期效果

说明文体例特征学习之语言分析(句型及修辞手法方面):

1. 句子结构具有正式性

2. 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表达更加生动

读中体例特征之语言分析(句型及修辞手法方面):

I: 请大家赏析以下从文中节选的句子,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Q: 它们起到什么作用?

学法指导:说明文体例特征之语言分析:句子结构的正式性与修辞手法使用使表达更加生动

1. 问题链

2. 归纳法

说明文体例特征学习之语言特征 (句型及修辞手法方面)

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对学生弱项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达到预期效果

1.本课语言赏析,提升学生美的鉴赏力

2.前一环节语言学习的深入

读中—文章语言赏析:

I: 再读文章,赏析语句

Q1: 为什么作者使用第三段中摘取出来的表达?

Q2: 从第五段中选取出来的表达与人类世界中的什么很相似?

Q3: 第六段中摘取出来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1. 问题链

说明文词句赏析

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对上一环节中语言学习的深入,学生更加容易体会说明文遣词造句的体例特征

实践本课说明文体例特征学习的内容

读后—总结课堂内容:

I1:分小组通过说明文分析总结和实践本课所学

I2: 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为后续评价量表的使用提供前置活动

1. 问题链

2. 归纳法

学生层面总结本课所学

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同学之间对本课所学进行实际操作和总结,学生活跃度高,互评效果好

总结本课所学,思维可视化

读后总结本课所学:

Q: 请大家跟我一起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I: 请大家根据本课总结丰富课堂笔记

归纳法

1. 口头总结本课所学(结构分析+语言分析=说明文体例特征)

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对学生本课所学进行总结口头总结与书面丰富,参与度极高,达到预期效果

1. 完成学生自评、同桌互评、教师评价量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2.将今日所学的说明文体例特征运用于实践,完成书面作业

读后教学评一体化

书面运用:

I1: 请同学们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及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同桌互评

I2: 请同学根据本课所学完成作业,巩固今日课堂所学:

说明文的书面写作

1. 教学评一体化

2. 书面巩固

1. 呼应教学目标,对本课学生表现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2. 布置任务,应用所学于实践,针对本课对学生识别语篇体例特征学习训练内容进行书面呈现

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1.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

2. 书面写作的加强训练使学习成果的巩固得到保证

四、教学反思

本课各环节衔接顺畅,前后呼应,内容设置有针对性,有挑战性。由阅读到思维,由口头到书面,由篇章到技巧,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了课前预期。本课亮点具体如下:

首先,基于优诊学测评结果,对学生暴露出来的弱项(即识别语篇体例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式教学,带领学生从结构(文章结构+说明方法)和语言(词汇+句型+修辞手法)两大方面赏析说明文体例特征。

其次,本课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将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后的测评有机结合、认真落实。结构分析和语言分析层层推进,帮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深入文章。

再者,为了培养学生识别语篇体例特征的能力,问题链是最好的方式。本课前期问题链的设置符合学生现有水平,后期问题链的设置又能够激发其更高层次水平的发展。因此,能够让学生通过回答一系列有逻辑、有联系、渐进式推进的问题,潜移默化中达到本课目标。

另外,本课通过三个学法指导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在脱离文本后可以将所学运用于其他识别语篇体例特征的说明文学习中,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

最后,本课例属于本课题组优诊学系列课例之一,具有密切的前后关联性,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不同英语语篇体例特征,满足学生此项微技能提升的同时,为下一阶段的专项训练提供帮助。

当然,本课必不可免地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识别语篇体例特征板块分析不足,仅两大项、五小项(结构[文章结构、说明方法],语言[词汇、句型、修辞手法])。而事实上,说明文本身就有更细小的划分,所包括的分析项也并不完全相同,对其的分析和理解并不止于此。同时英语文章类型各式各样,分析的板块也是不尽相同,所以这也是在后续阅读课程中还需要继续探索的板块。这也是本课题组关于优诊学系列课程安排后续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

其次,本次课例仅对单篇说明文进行分析,对于部分层次较好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课堂容量不够,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在授课中注意的,如何让吃不够的学生吃满意的同时,让吃不动的学生吃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