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基础教育外语测评研究基金!
教学设计:基于“优诊学”的读写教学活动设计
授课教师:杨菲 年级: 高二 技能: 读写 教学材料: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Unit1 Science and Scientists 发布时间:2023.06.28

1. (基于诊断测评结果的)学情分析

  任教班级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高二(12)班,全班35人,其中6名男生,大部分为女生,是今年9月份新组建的历史系列“政史地”组合的班级。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实施精准课堂教学,10月份运用“优诊学”平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进行了测试。“优诊学”不但提供具体的测评报告还提供了详实的教学建议及学生的学习建议。具体如下:



1


2


3


(1) 从测评报告看,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为3665,虽然达到了高二的平均水平,但是阅读理解的微技能离标准相距甚远,尤其是“理解主要观点”仅32%,其次是“句间逻辑”“推测生词含义”和“推断态度意图”。相对较好的微技能为“理解主旨大意”。

(2) 从测评数据可以明显看到,本班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处于“低水平”状况,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师生配合,共同努力!

(3) 从给老师的教学建议看,第一条建议是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给学生阅读,这就是语篇类型要尽可能多样化;第二条建议是要从整体把握,区分要点和支撑点,这是语篇结构方面的建议;第三条建议是从逻辑线索理解主要观点,是关于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方面的建议;第四条建议是当遇到长难句的时候也要用语篇微观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来简化句子;第五条是关注要点和展开内容的关系,强调以语篇内容为基础,进行理解和推理。

(4) 优诊学给学生的五条建议主要是关于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

2. (体现诊断测评结果的)语篇研读

本课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Using Language的内容,单元大主题是“Science and Scientist”,小主题是“Write about What Makes a Great Scientist”。教材本节内容包含两个语篇:

A篇:共429词,分七段,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额概述了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的一生,重点介绍了他曲折的求学报国经历,以及他回国后克服困难,在航天科技领域所做的开创新工作,文末还提及他广泛的爱好,以及这些爱好对他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影响。

B篇:共309词,分三段,文章重点讲述了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早期成名的经历,突出了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敢于质疑、坚持梦想、勇于承认错误等可贵品质。

高二的学生对钱学森和霍金两位著名的科学家均有所了解,但是从未放在一起对比阅读,这种新颖的阅读方式,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启迪思维。在分析人物传记的基础上提炼科学精神,阐述伟大科学家的必备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好时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优秀科学家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了解中外科学家的重要贡献及其性格特点和高尚品格,对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树立开拓创新、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写作策略和技巧上,语篇A、B都包含了丰富的衔接词语,方便学生领会、模仿并迁移应用。针对“优诊学”测评报告中提到的学生最弱的“理解主要观点”阅读微能力,以及次最弱的“句间逻辑”阅读微能力,提出“PEEL”Point—Explain-Example-Link)写作结构框架,运用有梯度的有思维含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解释“主要观点”,合理运用“衔接词”。

“读”是理解性技能,将要实施的补救性教学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写”这项表达性技能来落实和检验,所以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写促读,用写测读。为了避免读写割裂、学用分离,以文秋芳教授倡导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围绕“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环节设计课堂活动。

3.(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活动形式

教学方法和策略

设计意图

活动层次

教学效果评价

课前作业:见文件夹。

这两篇文本内容较长,为了让阅读处于“低水平”的学生课堂上能完成读写任务,预习特别重要,所以特别设计课前作业,课文中生词较多的、较难的部分提供汉语翻译,让学生填写英语词块。为了让学生能归纳观点、理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特别用两种分类标号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区别,普通标号的是“Examples/Evidences”,圈点标号的是“Points/Qualities”,与课堂导学案的学习活动1关联,无需老师讲评。

有效地让课前作业、课堂导学、课文、学生的阅读微技能都关联起来。

                                                课堂导学:见文件夹

  为提升课堂效率,让“写”有规范的答题区域,特别设计课堂导学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五个学习活动都呈现在课堂导学案中,避免学生长时间看电子白板。

提升学习效率,方便作答。

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通过阅读钱学森和霍金的人物传记,理解作者对科学精神的主要观点;(活动1)

2.通过分析伟大科学家的品格和素养,形成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活动2)

3.通过标识课文的衔接词,体会如何确定句间逻辑;(活动3)

4.在PEEL结构段落写作中,阐述对科学精神的主要观点,并能根据句间逻辑恰当运用衔接词。(活动4)

驱动环节

促成环节

Activity1 10分钟 Generalize the personalities or qualities according to the supportive examples.

Activity2 5分钟

Brainstorm the question: What are the key personalities or qualities of a successful scientist?

Activity 3 5分钟

Circle the linking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texts.

Activity4 15分钟 Argumentative writing

评价环节

Activity 5 1分钟

Self-Assessment

Homework

写作任务驱动:假设China Daily就“On Scientific Spirit”话题开展英语征文活动。

促成方法:PEEL写作结构(Point—Explain-Example-Link

促成活动1:根据表格,阅读文本,寻找和概括两位科学家的性格和品格的词汇,与课前作业呼应

促成活动2:对比两位科学家的性格和品格特征,提炼自己关于“科学精神”的主要观点。

促成活动3:标识2篇阅读文本中的衔接词,并体会衔接词的用法和意义。

产出活动:学生在搭建好的写作框架上,运用PEEL段落写作法,参照前一段落进行模仿创新,表达自己对科学精神的主要观点,并根据句间逻辑选用恰当的衔接词,在课堂导学案上独立完成。

评价活动:学生根据量表自评,教师抽查并投影习作,现场点评。

4



Homework

1.Polish the writing paragraph.

2.Do the supplementary reading assignment. (见文件夹)

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在日常交际中的运用。

由当地的特产,引出PEEL写作法,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关联,加深记忆。

针对“理解主要观点“设计的活动。

运用问题引发学生深度学习,锻炼高阶思维。

针对“确定句间逻辑”设计的活动。

由于课堂有限,仅仅让学生仿写一段,表达对科学精神的观点,同时能恰当使用衔接词表示句间逻辑。

评价量表与PEEL写作法的要求对应,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课后作业与课堂所学内容对应。

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课堂评价活动

课后巩固作业

课前作业”与

课堂导学”对应。

“读”是理解性技能,补救教学的效果如何可以在“写”这项表达性技能中落实和检验。

运用课堂反思量表引导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学习和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节奏不同,课后对课堂初稿进行优化。利用优诊学组卷功能选编的补充阅读微技能专项训练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所学,再次提供补救学习的机会。

3.教学反思

(1) 基于“优诊学”的读写学习活动是“诊断问题——对症下药——检验疗效”的过程,能聚焦问题,针对性强,更容易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 这两篇中外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传记也承载了重要的育人功能,在与学生共读文本时深深地被伟大科学家的高尚品格感动,也更深入理解了科学精神的内涵。

(3) 半开放的段落写作文本生词量偏大,如若提前精心改写,适当降低生词量,学生写作时间就能更长一些,或许产出的成果也能更精彩一些。

(4) 尽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课均能有所学,但是我也从“优诊学”的测评报告看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各的弱项,本堂课只关注了学生的共性问题,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还未关注。待解决完共性问题之后,我将密切关注“优诊学”提供的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