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基础教育外语测评研究基金!
教学设计:基于诊断测评提高学生获取细节信息能力的教学实践
授课教师:王月琴 年级: 高一 技能: 阅读 教学材料:《英语》(新标准) 发布时间:2020.12.07

主题语境:人与社会——科学家与科学研究

语篇类型:人物传记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篇介绍科学家袁隆平的人物传记,介绍了其生平、主要贡献以及他发现杂交水稻的过程和产生的国内外影响。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介绍了袁隆平在求学和工作时对农业的热爱、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和他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的突出贡献。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生平及事迹,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学习他作为科学家的坚持、奉献、博爱和担当精神,进而激发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远大的理想。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较为认真。根据优诊学测试结果,学生在“找出细节信息”、“理解主旨大意”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学生反映看不懂文章,理不清头绪,无法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另外也抓不住关键词,读后只能获取少量信息,答题时全凭感觉选答案。

1


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 梳理、获取文章中有关袁隆平的细节信息和发现杂交水稻的事实性信息;

2. 以时间为线概括、整合、阐述袁隆平发现杂交水稻的过程;

3. 概括袁隆平作为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并总结出我们应该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多次任务型阅读,获取关于袁隆平发现杂交水稻的细节性事实信息,并能加以整合、概括,总结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总结介绍袁隆平,并能以时间为线介绍袁隆平发现杂交水稻的过程是本节课中同学们感到吃力的地方。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学案、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


火狐截图_2020-12-15T01-59-22.597Z



课例说明:

本课例基于语篇解读和学情分析,设计了六项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阅读任务。教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学生获取细节信息能力为导向,紧密围绕袁隆平的发现、研究杂交水稻过程展开。教学活动设计体现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的关联与递进。创设情境导入袁隆平这一公众人物,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框架结构、概括总结出有关袁隆平的细节性事实信息和他发现杂交水稻的过程,归纳出我们应该学习的科学精神,把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运用、思维品质发展和文化意识形成都有机融入到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尝试和探索。